这两天有幸拜读了徐成东老师写的新书《从职场小白到团队老大》。徐老师既当过销售,又当过总裁,既有在咨询公司工作的经历,又开创过自己的培训公司。他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由他来讲述职场中的这些法则,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可谓是干货满满。我自己则是在职场上打拼多年,觉得书中的一些观点对于职场老手来说也很有帮助,能时不时地提醒和鞭策自己。
我们常常为了工作搜集了一大堆资料,可资料如果不经过整理和使用,仅仅只是资料而已,一点价值都没有。而如果能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说演讲、PPT、文章、书评,这些都是输出,只有多输出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收集来的资料。
关于这一点,作者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本是写作的门外汉,但是在下决心写职场类的文章之后,他翻阅了大量的书,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用几乎痴迷的心态沉浸其中,每天用3-4小时不停地输入和输出,从而迅速地成为了简书的签约作者,并出版了一本全是“干货”的职场宝典。而这些内化和输出的过程,也无疑精进了作者对职场的理解,对他的培训和咨询事业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果再进一步,把这些资料和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无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使工作能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这种说法很新颖,我曾经听过各种能力,但乐高式的能力组合还是第一次听说。所谓乐高,那当然就是各种能力可以自由组合了,这里的能力有很多变量,可以是两种能力组合,也可以是3种或者3种以上的组合,但一般不超过5种,因为一般人没有那个精力。
这个公式的基础其实是在于专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一定不能差,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起跑线。基础能力不行了,其他的一切再天花乱坠也白谈。
在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专业能力的延伸、专业能力的叠加、关联能力的增强来提高自己的乐高式能力组合。比如说一个老师,他可以不断挖掘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深入,也应该努力强化自己专业外的其他能力,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等。如果同时他还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一些其他的能力,这样多才多艺全方面发展的老师是不是会更受学生和校领导的欢迎呢?
想要在职场上有所提升,积累一些行业内的资源和人脉必不可少,否则永远都是职场小白,见到大佬们永远都是怯生生的。
对于积累行业资源和人脉,作者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可以参加各种商会、协会、行业峰会,甚至可以主动报名做服务人员,这样既可以认识大佬们,也可以接触到不少的资讯和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客户或者经销商认识行业标杆企业里的人,还可以关注行业内有名的网站、公众号等;订阅行业杂志、专业刊物、管理刊物,也是个很好的办法,不要舍不得钱,少吃几顿大餐就可以搜集很多的资讯,多划算呀。
这一章节对于职场小白来说应该特别有效,除了论述上司通常扮演的三种角色和一些基本的原则外,作者还特别细心地列出了我们日常可能会遇到的十个和上司相处的场景,详细说明了这些情况下应该怎做。
我在职场中也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领导了,虽说每个领导的喜好不同,工作风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一样,但领导也是普通人,大部分都是不排斥听好话的,适当地给上司一些赞美、恭维一下上司,总是没错的。
作者还反复提到,一定要喜欢、相信你的上司,千万不要觉得上司在专业领域上不如你,非议上司的性格和个人生活,也不能听信同事对上司的谗言,这是协同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但如果真的不喜欢上司、觉得上司有问题该怎么办呢?要么就调整自己的心态吧,要么就说明公司真的不适合你,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5. 从“被人管”到“管别人”
“管别人”是每一个职场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都必须面临的一道坎,如果成功了,就能进一步书写职业生涯中的辉煌。
但不是每一个在职场中成功的个人都能顺利地转换为成功的团队主管。对于刚刚升上团队主管的新领导们,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要尽快地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个人思维转变为团队思维,从被动的接受管理到思考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管理;把整个工作拆解为若干个可以执行的动作,然后努力建立一套人人都可以执行的管理系统;同时还要转变工作的重心,从台前转变为幕后,不必事事都冲锋陷阵、亲力亲为,而是要思考业务布局,指挥别人向前冲。
看完此书,除了在职场上的一些感悟外,我也再次坚信了只要在简书上坚持写作,像徐老师这样,总会有所成就和收货的。大家行动起来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